健康学堂
秋季穿衣有门道
发布时间:2024-12-02 15:09:48来源:朱家角幼儿园

秋季穿衣有门道

宣讲人:杨     2024122

秋天凉意渐浓,在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,穿少了,会冻感冒;穿多了,运动发汗后秋风一吹,也会感冒。

天气转凉,宝宝穿衣有门道

“三暖二凉”原则

“背暖、肚暖、足暖”。保持小朋友的背部温暖可以预防疾病,减少感冒;孩子的肚子连接脾胃,如果腹部受凉的话,会造成脾胃虚弱,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或者是消化不良、腹泻等;小朋友脚上的神经比较多,还有很多的穴位,对外部的温度也是比较敏感,如不注意保暖容易引起一些疾病。

“二凉”

 指的是“头凉、心胸凉”。儿童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,有1/3是由头部发散,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,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火,所以,一定要保证孩子头部散热;小朋友如果穿着过于厚重臃肿,会压迫到胸部,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,穿着过厚,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,所以,要保证孩子心胸凉爽舒适。

内层要穿透气排汗的衣服;

中层衣服要保暖;

外层要防风、防水。

穿衣公式:气温+衣服增温=26℃研究表明,宝宝最舒适的外在温度是26℃,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,利用穿衣公式:气温+衣服增温=26℃,为孩子适当增减衣物。根据测量,每件衣服能增加的温度:厚羽绒服9℃,薄款羽绒服6℃,稍厚弹力絮棉衣5℃,厚羊毛衫4℃,棉背心4℃,抓绒衣服3℃,薄外套3℃,厚棉毛衫2℃,薄棉毛衫是1℃。

急于给孩子增添衣物,给孩子穿得过多过厚,不光不能抵御寒冷,反而还会造成孩子出汗后因汗液蒸发带走背部的热量而受凉,甚至还可能引发“捂热症”。

以下五大防寒误区,需提醒家长注意:

①裹得严严实实

很多家长生怕会冻着孩子,里三层外三层裹得跟粽子似的。殊不知孩子穿太多,不仅会引起大量出汗而感冒,还十分不方便孩子进行肢体活动。有医生建议,判断孩子衣服是否穿得够,有两种判断办法:一摸锁骨二摸背。如果锁骨是温热的,说明衣服穿的不多不少;如果后背有汗,甚至衣服都已经湿了,显然孩子需要及时减衣了。

②回到家里就开空调

天气转凉,一些家庭带着孩子一回家就关门窗,开空调。这种操作很容易造成室内温度高但湿度小,温度快速切换,很容易引起孩子身体不适,甚至有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疾病。

③营养大补抵御严寒 

不少家庭入秋后开始准备为全家“贴秋膘”,做营养大补汤、鸡腿鲍鱼饭,认为多长肉肉可以抵御严寒。膳食营养其实在一年四季都很重要,但适量适度更重要,孩子吃太多,很容易引发积食便秘,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。

④待在家中避免外出 

天气冷户外风大,有的家长会选择不让孩子在户外活动。让孩子待在家中真的好吗?其实,缺少适当锻炼,孩子更易生病感冒。

⑤长期给孩子戴口罩   

由于疾病防控和个人习惯,不少家长选择在外出时为孩子佩戴口罩。但是对于幼儿来说,如果整天戴口罩,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,对宝宝反而不利。秋冬季空气质量较好时,老师可以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长时间佩戴口罩,孩子的耐寒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种生理功能的锻炼来增强。

分享到:
相关信息